主題:醫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主題首頁主題首頁  從哪裡開始從哪裡開始

醫學主題

生命之星
生命之星

醫學,是處理健康相關問題的一種科學,以治療和預防生理和心理疾病和提高人體自身素質為目的。狹義的醫學只是疾病的治療,但也有說法稱預防醫學為第一醫學,臨床醫學為第二醫學,復健醫學為第三醫學。醫學的科學面是應用基礎醫學的理論與發現,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學解剖病理學藥理學統計學流行病學等,來治療疾病與促進健康。然而,醫學也具有人文與藝術的一面,它關注的不僅是人體的器官和疾病,而是人(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和生命。「生理、心理、社會模式」是廣為接受的理論,而其他如「生理心理靈性社會的照顧」、「全人、全隊、全程、全家的醫療」也都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理論。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的人文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醫學倫理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四初確原則方法論:「自主、行善、不傷害、正義」。在信息化時代,醫學需要用信息表達,其表達的模型結構至今未定義。

特色條目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系統。它的症狀通常隨時間緩慢出現,早期最明顯的症狀為顫抖肢體僵硬運動功能減退和步態異常,也可能有認知和行為問題;失智症在病情嚴重的患者中相當常見,超過三分之一的病例也會發生重性抑鬱障礙焦慮症。其它可能伴隨的症狀包括知覺、睡眠情緒問題。帕金森氏症帶來的主要運動症狀合稱為帕金森症候群。帕金森氏症的成因目前還不清楚,但普遍認為和遺傳與環境因子相關。家族中有帕金森氏症患者的人較可能得到此病。病患主要的運動症狀導因於中腦黑質細胞死亡,使相關腦區的多巴胺不足。細胞死亡的原因目前瞭解很少,但已知和神經元蛋白質組成路易氏體的過程有關。帕金森氏症目前無法治癒,初期症狀常用L-多巴治療;隨著病程惡化則必須增加劑量,但又可能因此產生不自主抽動為首的異動症。對於藥物無效的嚴重患者,可以考慮神經外科腦深層刺激手術。帕金森氏症確診後的預期餘命約為7-14年。英國醫師詹姆士·帕金森在1817年發表的《論震顫性麻痺》中最早描述了此病。

更多關於「帕金森氏症」……

特色圖片

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一般認為應該是後人根據埃及史上第一位留名的醫師印何闐所留下的資料,於西元前1600-1700完成的醫學論文集,也是人類史上第一部醫學著作,由莎草紙寫成,長約5公尺,寬約33公分。這份手稿的長度僅次於西元前1550左右完成的埃伯斯紙草文稿。採用僧侶體描述解剖觀察和檢測、診斷、治療和預測,共詳細了記載48種病情。圖為第6和第7頁莎草紙,討論面部創傷。

分類

相關主題

維基專題

維基媒體計劃

維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