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海軍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首頁   分類   任務和計劃

海軍主題頁

海軍,即主要在海上執行作戰任務的軍隊。包括海軍航空兵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陸戰隊、基地警備部隊以及其它特種部隊。其作用一方面為保衛海上疆域、維護海上權益,另一方面將軍事、政治力量延伸到海洋及海洋周邊的陸地。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
1917年德國潛艇擊沉英國貨船
1942年中途島戰役SBD轟炸機攻擊三隈號軍艦
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國海軍陸戰隊進入巴格達
顯示更多內容...    新增條目或圖片請讀說明


展示

雷伊泰灣海戰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菲律賓雷伊泰島附近的一次海戰。有海軍歷史學者認為雷伊泰灣海戰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年10月20日10月26日。在六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戰鬥。日軍雖居劣勢,但在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戰役皆失利後,若再喪失菲律賓台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本土的命脈將斷絕,在東南亞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繫將被切斷。日本因此決定孤注一擲,企圖擊退盟軍在雷伊泰島的登陸部隊,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幾經考慮後,放棄攻打台灣而先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掩護登陸,並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居於劣勢的大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戰敗。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基與陸基航空力量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


裝備

潛艇潛水艇是能夠在水下運行的艦艇。潛艇的種類繁多,形制各異,小到全自動或一兩人操作、作業時間數小時的小型民用潛水探測器,大至可裝載數百人、連續潛航3-6個月的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按體積可分為大型潛艇(主要為軍用)、中型潛艇、小型(袖珍)潛艇或潛水器等。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潛艇得到廣泛運用,在許多大國海軍中佔據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擊敵人軍艦或潛艇、近岸保護、突破封鎖、偵察和掩護特種部隊行動等。潛艇也被用於非軍事用途,如海洋科學研究、搶救財物、勘探開採、海底電纜維護、搜索援救、水下旅遊觀光等,超級富豪甚至用為海下移動豪宅。


傳記

費利克斯·馮·盧克納爾伯爵,德國貴族、海軍軍官、作家,是一位以綽號「海上幽靈」而聞名的航海家,他的全體船員被稱作「皇帝的海盜」。從1916年到1917年,他曾指揮SMS海鷹號帆船襲擊了大量敵方商船。盧克納爾在每場勝利的戰爭中,都竭力避免雙方人員的任何傷亡,這使得他成為了一個英雄,同時被戰爭雙方譽為一個神話。盧克納爾在率領海鷹號的8個月內,共擊沉14艘敵船,俘獲462名敵人,其中1人在作戰中死亡,而他的部下則無一傷亡。費利克斯·馮·盧克納爾是法國元帥和法軍萊茵河總司令尼古拉斯·馮·盧克納爾的曾孫丹麥國王曾在18世紀晉爵尼古拉斯·馮·盧克納爾為伯爵。


圖片

你知道嗎...